尽管三周前就已经立秋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8月28日的北京却更像是夏天。在这样一个炎热的“秋天”中举行哥本哈根倒计时一百天特别活动尤其显得意义非凡。而在地坛这个自古用来祈祷大地安泰的场所进行对抗全球变暖的行动,则更增加了这次活动的庄重。
本次活动的标语:哥本哈根倒计时 世界准备好了
这次活动计划用取自长江、黄河和恒河三条大江源头的冰川融水制作成冰雕,于今天在北京和印度新德里同时展出。出自名家之手的一百个“冰孩子”,在全球变暖的危机中将难以幸存,等待他们的命运唯有在烈日下溶化消失。这本身是一个令人无可奈何的景象,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行动来凸显素有“亚洲水塔”之称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的紧迫程度,及其对亚洲国家人民的巨大影响,呼吁各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大会上达成拯救人类气候的全球协议。
一大早,工作人员们就开始为行动做准备。地上的标记是计划摆放冰雕的位置。面对强烈的阳光让人心里难免为今天的主角——冰孩子们捏把汗。
冰雕底座安放就位,为了保护冰雕,所有的冰孩子们暂时先躲在罩子里。
终于活动开始了。所有的冰孩子都面临阳光和高温的试炼。此时地上已经有了很多融水,足见天气的炎热。这真的是秋天吗?
分别来自中国和印度的两位气候与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和维努达·高帕尔(Vinuta Gopal)在回答记者的问题。这次活动吸引了大批中外记者,记者们的问题也大都非常专业,可见他们是做足了功课。媒体对这次活动的关注度如此之高也说明,全球变暖问题的紧迫性和广泛性,世界也在期待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能够承担起相应的气候责任。
时间到了中午,已经有冰孩子倒下了。他们甚至没能在秋天的阳光中幸存60分钟。每当冰雕支持不住倒下时都会发出令人心悸的破碎声,那略有不祥的沉闷声音往往使得全场都一下子安静下来,在在场的所有人心中投下一丝阴影。
被活动吸引的孩子们来到现场。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今天活动现场的孩子们非常值得一说。今天虽然不是假日,但是依然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公园玩耍,有这么几个情景让我难忘。
我在活动场所外面看到这样一幕,有几个刚刚和“冰孩子们”玩儿了很久的小孩儿在一边野餐,他们用不甚清晰的口齿询问着他们的妈妈,为什么冰都融化了,而他们的妈妈解释说,因为地球变得热了,所以越来越多的冰融化了。这些孩子们虽然还太过年幼,对他们来说,可能不会把冰孩子的融化和全球变暖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的父母会和他们解释,告诉他们有全球变暖这么一回事。气候使者的种子就是这样在他们心中生根的。
还有几个孩子把摔碎的冰块收集在一起玩儿,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夏日里难得的玩具。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在一旁感慨到,这可是来自长江,黄河,恒河的水啊!做为一个成年人,从这次活动中感受到的肯定要比黄口小儿深刻的多,我相信长辈会把他们的知识和感想教育给下一代。很可能从今天开始,这位父亲和他的孩子都会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到了13点左右,越来越多的冰孩子倒下了。地上的融水也已经几乎漫过凉鞋。
给冰孩子带上遮阳帽,但愿他能活的久些。
看到美好事务的消亡无论如何不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冰孩子们的消失已经够压抑了,但是全球变暖的危害造成的恶果将远甚于此。如果不立刻采取行动,消亡的将不仅仅是冰孩子,连同冰雪一起消失的还有我们人类的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不得不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我们今天要面对的气候灾难已经够糟糕了,但是假如哥本哈根大会最终没有拿出行之有效的气候协议,我们的孩子们将会面对更加严重的气候灾难。在他们能够体会地球的美好之前,首先将被迫领教地球的残忍。而这都是我们造成的。
如果你不希望所有这些悲观的预测成为现实,就请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在乎”,在生活中减少碳排放,使用清洁能源,并且号召更多人参加我们的行动。拯救气候,刻不容缓。
作者:原玮键
【原玮键,85年生人。因为2008年的波兹南会议和绿色和平结缘,进而开始全面关注气候变化议题。相信个人的力量能够影响世界。现任icare网站编辑。】
评论